4月22日,CESC2024第二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高峰论坛召开,国内外储能领域院士、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分享了国内外储能产业和技术发展趋势、新型储能在电力系统等场景应用、储能安全性等内容。
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快速增长,我国正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新型能源体系,新型储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看来,新型电力系统对新型储能发展提出了五项基本要求:一是储能系统本身要安全可靠。二是储能在电力系统当中要有很好优良的性能。三是储能要做到灵活智能。四要达到绿色环保。五是新型储能要对电力系统进行主动支撑,要应对以新能源的间歇性、波动性。
“储能的发展从2000年至今大概经历了4个时期,一个是技术验证时期,第二示范应用时期,第三是商业化初期,目前我们正在经历的是从商业化初期到规模化发展的这么一个阶段。主要特征是产业开始规模发展,部分技术国际领先,标准体系逐步完善,逐步形成多种商业模式。未来将逐步实现全面的商业化。”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陈海生表示。
在储能技术发展方面,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天寿认为,现有储能技术各有各的优势,也各有各的局限性。其中,新型液流电池具有安全可靠、降低建造成本、易于扩容三方面的优势,此外,新型液流电池所用的材料也较为环保。
2023年,在政策引导下,新型储能技术加速突破和迭代,市场应用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新型储能已进入大规模发展阶段。作为此次大会的独家总冠名,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储能解决方案技术总监林久标指出,与此同时,行业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诸多乱象。在产品层面,存在着同质化严重、安全打折、容量衰减、能效降低等问题。针对储能产品容量衰减、能效降低等问题,宁德时代在近期发布的新一代储能产品天恒储能系统,实现规律的零衰减。林久标介绍,公司在3年零衰减技术基础上导入补锂技术和锂离子自修复技术,在全生命周期控制活性锂的消耗速度,仿生SEI和自组装电解液,为锂离子开辟绿色通道,实现功率零衰减。公司解决了零衰减电池制造中淤埋锂金属高度活性的问题,有效遏制氧化反应引发热失控,同时解决供应难题,实现大规模、可量产且成本可控。
作为储能系统在用户侧的典型应用,工商业储能当前也面临多重问题。作为高峰论坛的冠名单位,上海卓阳储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黄浩指出。在安全性上,工商业储能项目多、区域分布较广对整体运维提出一定要求。在经济上,工商业储能仍然是峰谷套利,通过能量时移来构成盈利模式,需要拓展长期可持续的盈利模式。而在场景应用方面,工商业储能与不同场景的结合,对控制基础都会产生不同要求。黄浩表示,围绕工商业储能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多场景要求,公司开发Z-digital系列数字化产品,包含资产管理系统、能量管理运营系统、安全管理系统、零碳园区管理系统,以及虚拟电厂VPP的管理系统,覆盖了五大领域。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形成多种能源规模聚合,提供资源配置优化及节能减碳等服务,满足一站式解决和个性化需求定制相结合的需求。黄浩介绍,目前,公司已在浙江和部分地区建成了虚拟电厂,根据实际电能的状况以及电网对应需求,包括工商业分时电价实际状况,灵活调整充放电的功能,并且及时参与当地虚拟电网需求侧响应的状况来获得额外收益。
此外,随着国内储能行业竞争加剧,在海外市场需求拉动下,越来越多企业加速“走出去”步伐。欧洲储能行业协会副秘书Rob van der Gulik进行了《欧洲储能行业现状及分析》的主旨演讲。围绕“双碳背景下能源转型变革,推动储能高质量发展”主题,国网江苏综合能源、上海电力设计院、盛虹动能、中科海奥、菲尼克斯、远景能源、南瑞继保、中能建江苏院多位企业代表开展圆桌对话。